厚紙板也能蓋房!日本大師100%可回收的「紙製建築」 還留下最美教堂在台灣
2020年03月24日你可以用一張白紙做什麼?畫畫?寫字?摺紙?愛丁堡藝術家Charles Young就曾用紙張製作「微型城市模型」。他每天做一點點,花費365天時間完成了這個作品,並給它取名為「Paperholm」(紙沙洲)。
▼Charles先在紙上畫草圖,然後進行裁剪,最後手工摺疊用PVA膠水黏貼,這才完成立體的作品。
▼紙張的作用不止如此,建築學家早就開始用紙來建造房子了。印度孟買國際展覽中心就有一座全部用紙板做的咖啡館。
▼這間咖啡館的面積足足有152平方米,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紙板。咖啡館內部的桌子、椅子,還有天花板上的吊燈都是用我們熟悉的瓦楞紙板做的。
▼紙板中含有約50%的空氣,降噪功能超級好。在這樣的建築中,就算隔壁是吵鬧的KTV,你也能坐下來安安靜靜看書。
▼荷蘭也有用紙板做的房子,售價為25000歐元。這座房子名為「Wikkelhouse」,在荷蘭語中是「包裹屋」的意思。
▼不管在森林、公園,還是湖邊,都可以建造這樣的紙板小別墅。別看這是用紙做的,卻可以住100年呢。「Wikkelhouse」是用24層的高強度「原生纖維紙板」建造的,裡面包裹著一個房屋模塊。
▼建造房子的程序很簡單,先用紙板包裹住模塊,然後用卡車將它載去任何地方,就像一座輕便的移動房車。你可以在城市的任何角落、大自然的所有地方停下,欣賞不同的風景。這種紙板房屋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建好,速度非常快。
▼要說紙製建築的巔峰代表人物,那就不得不提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大師阪茂。他不是用瓦楞紙建造房屋,而是用「紙管」。紙管這種建築材料有很多優點,它能夠隔熱、隔音,還能資源再利用。
▼世博會的場館建設一直讓各個國家很糾結,畢竟是建在別的國家土地上的建築,沒辦法帶回去。阪茂就用紙管建造了世博會日本館的場館。在世博會結束後,這個巨大的網絡薄殼結構建築能夠拆解帶回日本,再做成小學生使用的練習冊。
▼用紙管來建造世博會場館,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紙建築能夠拆掉,再次利用。阪茂的紙管設計好處多多。
▼1994年時,他用50個紙管帳篷幫助了非洲盧旺達有需要的人;1995年日本神戶發生7.3級地牛翻身,阪茂帶領學生快速搭建了無數個紙管房屋。這在日本很重要,因為紙管建築倒塌也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阪茂還做了紙管教堂,為人們祈福。
▼2008年時,這座紙管教堂被運到台灣,救助有需要的人。如今這座教堂還在台灣,有很多遊客專門過去參觀。
▼2011年時,日本遭遇大海嘯,人們被轉移到體育場臨時生活。阪茂帶人用紙管和窗簾做成了隔板,為大家提供私人空間。2001年時,阪茂根據印度的風格設計全新的紙管建築,幫助當地有需要的人。
▼2004年時,阪茂用紙管設計尖頂紙屋,幫助斯里蘭卡海嘯中受到影響的人。
▼2008年時汶川地殼變動,阪茂用紙管建造了9間、足足有500平方米的「紙教室」,這也是當地的第一個希望小學。
▼2009年時,義大利拉奎拉同樣有地殼運動,阪茂用紙管建了一座臨時音樂廳。
▼迄今為止阪茂做的最大的紙建築,還是在2012年時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的一間紙管教堂。
▼這些紙管建築已經存在很多年,卻不為人知。至今仍有人質疑:紙管房子,真的可以住人嗎?阪茂開玩笑說:「比起鋼筋水泥,這種房子有個好處,如果衛生紙用完了,還可以從牆上扯一些下來用呢。」
▼紙管不能取代鋼筋水泥,但在建築界也是一次創新。直到現在阪茂仍舊是世界上唯一以紙管做建築的建築師。他說:「我沒有改善環境,只是幫人們找回一些他們失去的東西。」
▼普通人當然不會用紙建造房子,無論是瓦楞紙房子還是紙管房,建造起來都不容易,但用紙造家具就簡單多了。紐西蘭Refold公司推出了一款紙桌子,是用100%環保的瓦楞紙做成的。
▼這款紙桌子只有十幾斤,移動簡單,組裝起來不需要膠水和釘子,短短2分鐘就能組裝好。這款桌子可以摺疊後帶上地鐵,隨時攜帶自己的辦公桌,真是太酷了!
▼還有紙床,是用60-90%的再生紙製造的,含有新鮮纖維,比普通的瓦楞紙更堅固,22個人站在上面屹立不倒。
紙很脆弱,但也很強韌。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張紙,它的價值超過你的想像~
延伸閱讀:
來源: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