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民大罵他經歷女友死亡還露出笑容「太冷血」,心理醫生分析「這其實是內心深處真實的悲傷」…
2017年05月07日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當人們在面臨重大悲劇的時候,哭泣、悲傷、憤怒等情緒都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露出來的是「笑容」呢?
▼這件事就發生在年輕的台灣登山客梁聖岳的身上,21歲的梁聖岳與女友於今年2月份前往尼泊爾挑戰喜馬拉雅山,3月失蹤,在4月26日終於尋獲,但心愛的女友已氣絕身亡,自己也爆瘦30公斤。處境十分悽慘。但在醫院治療受訪時,他卻仍然一臉笑容,許多網友看到這樣的畫面,群起指責謾罵,認為梁太冷血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創立美國費南茲心理治療訓練與教育機構的麗莎費南茲(Lisa Ferentz)在《今日心理學》網站專欄曾發表相關看法,這樣看似不搭軋的情緒,個案其實自己也沒有自覺,這種的表達方式事實上在傳達著某種重要訊息。
▼她指出,在悲傷時刻,「笑容」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是正常的,在討論創傷時,微笑或笑聲其實是讓受創者去接納,並消化那些更深層不能言喻的的情緒。
笑容,其實是用來減輕討論傷痛時帶來的痛苦,這樣的方式是受害者希望暗示自己:「其實事情沒那麼糟!」普遍來說,許多受創的個案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笑能夠當作防禦機制,保護受害者,避免感受他們最真實的痛苦。
許多個案相信如果他們不笑看自己的遭遇,那他們就會被認為他們的情緒充滿著生氣、絕望、失望、傷心等情緒,其實他們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就是害怕自己被這些負面情緒覆蓋,而整個沉浸於其中無法自拔。笑聲在此時就能扮演一種分寸,拉出一定的距離。
▼當受害者透露創傷時,露出的微笑或笑聲,可能也代表想掩蓋尷尬與羞辱感。要能夠說出這些慘痛經驗,對個案而言是非常羞辱跟被侵犯的,有些受創的個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並對自己有一些錯誤的想法。此時笑就能夠扮演一個溝通的橋樑,來化解尷尬,同時能夠分散他們深究自己的創傷經驗。
另外,當透露創傷時所露出的微笑與笑聲,也往往跟受害者的原生家庭有相關聯。通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是跟個案幼年時候無法得到同理與安慰有關。他們發生了慘痛經驗時,卻可能礙於家庭或社會道德觀,而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因此失去了掌握如何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也常代表著個案對於表達自己憤怒或悲傷時的不安全感,也會懷疑諮商師是否願意同理自己,因此想要輕描淡寫。
看來事情往往不能只看表面呢!笑容隱含的意義,竟然有這麼多可能的面向,下次再看到有人悲傷中還帶著微笑時,我們就能夠有更多元的思考面向去理解這些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