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肄業的60歲老人不滿大企業污染土地決定「自學法律控告」,16年過後…大企業都怕死他!

2017年02月08日

在龐大企業的面前,我們個人的力量彷彿就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毫無競爭之力;不過中國黑龍江省的一位老農民證明了這世界上沒什麼可能,為了控告污染當地的化工集團,他自學16年法律,成為「土律師」,成功告贏了公司!

 

 

 

 

▼王恩林是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一位農民,他只有小學三年級肄業,並在家鄉榆樹村有著一大片土地。曾幾何時,這塊土地也肥沃到讓人難以想像,王恩林描述說:「根本不用施肥,種上就能得果!茄子油黑油黑的,番茄紅得發亮!」

 

 

 

2001年的春節,是讓王恩林意識到家鄉土地已不復往昔的重要時刻,他當時跟鄰里在家中打牌,卻發現齊齊哈爾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化集團)的廢水汩汩流出,甚至流進了他的家中,讓他感嘆:「年都沒過好。」

原來齊化集團在這一年擴張了聚氯乙烯項目的產量,開始跟村子爭奪農地。過溢的廢水在春節時不慎流出,污染了一畝多的田地,經過政府檢測,這些田地都已經再也無法使用。

 

▼村內被污染的土地成為了「特色」,在村裡原本肥沃的土地上,不時會有一個個白色的大水泡,這些都是齊化集團堆砌的廢渣,這些水泡上沒有任何的活物,包括魚、鳥…連雜草都不曾靠近,村民形容:「啥活物都看不著,靜得嚇人。」

 

面對村裡幾千畝廢棄的良田,其他村民都抱持著「沒辦法」、「認栽」、「打不贏央企」的想法,但王恩林不願意就此服輸。2001年,他寫了一封匿名的舉報信給齊齊哈爾市的國土資源局,信上的字跡歪歪扭扭,但一一控訴著齊化集團的罪狀,「那時候還不敢署名,怕被報復。」

隔年,國土資源局的確對齊化集團提出了懲戒,要求他們要申請用地申請書,還開出了30萬人民幣(約135萬台幣)的罰款;但這對資本額高達2億美金的齊化集團來說,只算是區區小錢,經過了15年,他們仍然沒有補交用地申請書。

 

▼齊化集團的前公司透露,當時公司已經是納稅大戶,連續8年都是市內納稅最高的企業,還是國家點名重點發展的化工企業。

 

 

 

 

 

王恩林無法看著村民的生計就這樣被摧毀,2006年,他買了第一本法律書《污染損害賠償案件法律依據》,靠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研讀,由於書內牽扯到其他很多相關的法律,他又陸續買了其他法律書籍鑽研。

 

▼王恩林晚上不再看電視,而是窩在房內,一遍又一遍地研讀法律書,家人都以為他得了精神病;但他越是讀書,就越有打贏官司的自信,後來他已經可以被下一整本《農民土地法律》,堅信唯有精通法律,才能維護農民們的權益。

 

 

 

王恩林提到,他當初與污染部門的政府官員交涉時,對方不斷詢問:「你說工廠污染了土地,你有證據嗎?」他說村裡那一片白的廢棄物難道不算證據?但對方卻堅持要「證據」。後來他又試著向省級政府提報,訴求竟一路轉回村裡,村裡的幹事還得意洋洋地說:「你們上哪兒告都沒用,怎麼告最後都會轉回我們手上。」

 

▼這是促使王恩林學法律的重要原因,他後來甚至聯合了村內的老人,組成「老年環保隊」,靠著變賣家產、申請基金等,組成當地的農業自助會,希望從企業那裡奪回土地,並把這裡改造為環保園地。

 

王恩林笑言,老年環保隊的平均年齡60歲,成員加起來超過1000歲,學歷水平全都加起來也不超過高中,但他們不好糊弄,非常執著,連政府官員都拿他們沒輒。

 

▼自學法律的王恩林成為了村子的「土律師」,只要村民有法律上的疑難,幾乎都會請他幫忙,但年邁的他後來也被肺結核纏身,但仍然一邊治病,一邊打著官司。與他最早創立老年環保隊的夥伴在不久前病逝,死前最後一通電話還心心念念著官司,說要準備上法院的資料。

 

▼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王恩林的執著,茶餘飯後,也會有些存民說起閒話:「你們打了這麼多年官司,也沒見你們打贏啊!房子賣了!弄了那麼多高利貸,欠了那麼多錢!你說你們圖個啥?」王恩林就會嚴肅說:「不能這麼說,官司打贏是遲早的事!」

 

 

 

2015年,王恩林的請願終於進入了司法審理程序,他站上法院中律師的位置,跟對方請來的「城裡律師」打對台。一席辯論上,王恩林滔滔不絕,對法條如數家珍,把對方堵得差點說不出話。結束後,當地來旁聽的農業局官員勸他下次穿好一點的衣服來:「別弄得真的像個幹活的似的。」他大笑回:「領導,我不是律師,我就是幹活的。」對方傻眼說:「你說的話可一點不像啊!」

集齊了整整16年的證據,王恩林在這次擂台賽中獲得了勝利,法院裁定齊化集團必須賠償農民82萬元的人民幣 (約370萬台幣),但齊化集團提出了上訴。王恩林對之後的發展相當有自信,他說:「我們最後一定會贏!因為即使我們輸了,我也會繼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