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願做!營建工地又累又苦 人力「出現大斷層」
2023年06月27日在整體大缺工的環境下,營建業面臨找不到人的困境。目前模板工、泥做、焊接工等都很缺,業者只能不斷提高人事成本,但這會導致營造成本增加。對此,勞動部放寬營造業引進外籍勞工限制,不過專家分析,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提升建築業的整體品質才能真正緩解人力斷層。
營建業缺工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要徵人就必須把薪資往上加,這也導致整個營建工程的成本不斷提高。一位建案工程副理表示,這些都會反映在成本上,「因為人員不足,我們只能花錢請人,再多請一點人來現場施作,讓工期能夠順利如期的完成,成本通常都會增加20%至10%,然後就是看公司預算」。
營建業者無奈說,在面臨大缺工的浪潮之下,營建工程更是缺口大,尤其像是粗工、雜工入門工作,負責搬運、清潔、拆除等等,另外像是模板、泥作等等的技術工,需要經過時間磨練,再加上工作環境要風吹日曬,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做營建,導致整體營建業出現大斷層。
▼不僅技術工缺,現場工程師也找不到人,營建業者為了搶人,薪資只能不斷往上調。一位建設公司董事長表示:「以我們工班的工人來講,粗工都在2000塊以上,比較技術的大概都是在2500以上,電焊的收入大概可以到5000塊以上,甚至有的技術比較純熟到1萬,但還是找不到人,他所在的工作環境,有時候看起來也不是那麼安全,所以基本上他的薪資確實都是很高。」
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勞動部放寬聘僱外籍移工標準,首度開放民間工程業者申請,初步開放8千人。不過一旦申請,2年內不能有重大職災,必須確保沒有工安問題,不過這也只能暫時紓解缺工問題,最根本的人力缺口,依舊無解。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認為:「引進外勞,他也不是這種技術工,那他來做他品質也不好,我們應該是鼓勵整個建築產業的提升,不要老是用最傳統的方法。」傳統營建工程的模式需要改變,用工業化的建築工程,才能一改建築業的形象,以及建立健全的安全監管制度。專家分析,得讓產業有前景、發展性,年輕人才願意回流營建業,技術人力、工程人才不斷層,產業才能穩健發展。
來源: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