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蘭嶼!首次調查海底多樣性 竟驚訝發現「32種新紀錄種」

2023年01月19日

蘭嶼及小蘭嶼位於台灣本島的東南方海域,因為海陸域地形特別,再加上地理位置獨特,擁有許多特別的生物種類。去年時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委託國立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物種普查,第一次調查就發現32種新紀錄種!

 

 

 

 

 

 

 

▼海保署表示,首次調查發現的32種蘭嶼新紀錄種,包含21種甲殼類、7種棘皮動物及4種軟體動物。其中小雙鱗蛇尾(Amphipholis squamata)更是台灣的新紀錄種,令人非常驚喜。小雙鱗蛇尾體型非常小,體盤直徑約1.8mm,偏好躲藏在泥沙中,平時很少能見到。

 

▼減肥也能吃草莓甜點!甜野新星新推出的「裸草莓蛋糕」,是香草蛋糕搭配草莓鮮奶油內餡,上面還點綴著新鮮的草莓,外型超美!內餡口感濕潤,吃起來酸甜可口,而且低糖低負擔,吃一口就會愛上!現在訂購還有獨家優惠,按此立刻搶購

 

 

 

 

 

▼海保署還說,蘭嶼甲殼類新紀錄中,在野銀潮間帶記錄到粗腿擬瘦招潮(Paraleptuca crassipes),是蘭嶼首次有招潮蟹的正式紀錄;同一地點還發現斯氏折顎蟹(Ptychognathus stimpsoni),是國立中興大學施習德教授與博士生許智惟2020年發表的台灣新種,本次於蘭嶼的採集是台灣的第二筆紀錄。

 

 

 

▼另外,在蘭嶼沙灘潮上帶發現數量不少的中華沙蟹(Ocypode sinensis)。要知道,在過去蘭嶼的文獻或調查報告中僅有心掌沙蟹的紀錄,推測可能原因是兩種形態類似,以至於辨識不易所造成的。

 

▼本次調查所發現的棘皮動物與軟體動物的新紀錄種,都因非常見種,如桑氏柄體參(Labidodemas semperianum),過去台灣僅在墾丁海域發現過。還有體色與棲地背景十分相似而不易發現的軟體動物,比如以礁石區海綿為食的割裂圓盤海牛(Sebadoris fragilis)、棲息於海藻叢中的翡翠長葡萄螺(Phanerophthalmus luteus)。

 

 

 

海保署強調,首次調查就已記錄超過150種個體,且蘭嶼新紀錄種約占20%,這顯示出蘭嶼的海洋底棲生物物種相當豐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與時間深入探查。

來源:網路資料